决定考雅思的时候,我连题型长什么样都不知道。高考英语135分的老本吃了四年,没想到第一节摸底测试就被打回原形——听力5.5,阅读勉强6,写作和口语更是灾难现场(别问配资知识论坛网,要脸)。尤其是听力,我永远在和“完全听懂”较劲,结果总是在“似乎听懂了但选啥错啥”的漩涡里打转。
当时选择暴躁鸭纯粹是被名字吸引,这机构难道还能比我还暴躁?同病相怜了属于是。但真正让我破防的,是听力老师Echo的教学方式。其实最早我是冲着Joyce老师报名的,看到课表是Echo时甚至想退课重报(对不起Echo老师!)。但第一节试听课就让我跪了。原来听力根本不需要百分百听懂,而是要学会“抓关键词”。她有个绝妙比喻:听力题就像在瀑布里接特定水滴,你不需要接住所有水,只需要盯准那几个反光的。
Echo教我们用“信号词定位法”代替盲目硬刚。比如题干出现“but”“however”时,后面大概率藏答案;听到“firstly”“most importantly”就要握紧笔杆。我突然意识到,自己之前听力差不是因为英语不好,而是因为考试智商没上线。毕竟真实学术场景里,谁会在意说话人是不是先清了清嗓子再说重点呢?考试和实际应用的距离啊…有时候真觉得雅思是个狡猾的游戏策划。
展开剩余51%写作更是颠覆认知。以前我觉得堆砌高级词汇就能拿分,结果老师直接甩出一篇6分范文:全文没有生僻词,也没有什么高级词汇。他打了个比方:你要像盖房子一样写作文,词汇是瓷砖,语法是水泥,而逻辑才是承重墙。那之后我每天坚持写两篇提纲,重点训练如何用最简单的词讲清最复杂的道理。当然,偶尔还是会手痒塞个“nevertheless”进去装样子,人类啊…
说实话,备考期间我也崩过。有次模考口语只剩5.5,对着手机录音咆哮:“我连博士申请RP都写完了,居然卡在这破考试?!”但辅导安慰我:你上次作业的举例维度很棒,要不要试试移植到口语Part3。好的老师真的能把你从焦虑泥潭里打捞出来。
现在回头看看配资知识论坛网,雅思更像是个强制升级的副本。虽然过程痛苦和昂贵的报名费!但确实让我提前适应了学术英语的思维模式。毕竟读博时没人会迁就你大概听懂就行。如果你也在听力黑洞里挣扎,不妨试试放弃非得全听懂的执念…有时候,放下执念反而能接住更多答案啊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大牛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